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噪声治理措施

噪声主要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工业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设备时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比如发动机的运转声,通风机吸气或排气声,材料的锯割、冲压、切削声等。

交通运输噪声是指机动车辆、铁路机车、机动船舶、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社会噪声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噪声污染可能会引发的危害

1、噪声引起听力损伤 大量研究证明:噪声对人的听力危害非常大,轻度导致高频听阈,中度导致耳聋,重度导致耳鼓膜破裂。同时噪声对听力的危害程度与噪声的形式、强度、频率及暴露时间密切相关。根据噪声没有后续性的特点,受到短时间的噪声影响,危害不大,如果长期受到高强度噪声影响,就会产生*性的听力下降或听阈偏移,这种现象称为噪声性耳聋。

2、噪声会引起疾病 在噪声的长期影响下,可诱发疾病。 噪声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导致条件反射失常,会使人患上神经衰弱疾病。噪声还可使交感神经系统紧张,从而导致心率不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胃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体质减弱等疾病。

3、噪声对女性生理机能的损害 女性受噪声的威胁,可引起月经不调、流产及早产等。

4、噪声对儿童的损害 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高噪声很容易使儿童听力受到破坏,理解能力发育缓慢,阻碍儿童智力发育。

5、噪声对视力的损害 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视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

6、其他方面的影响和危害

A.影响睡眠和休息 实验表明:在40~45dB(A) 的噪声刺激下,人睡眠的脑电波会出现觉醒反应;60dB(A) 的噪声可使70%的人从睡眠中警醒。

B.干扰语言沟通 在噪声的干扰下,人们在谈话、听广播、打电话、开会、上课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C.降低劳动生产率。 在强噪声环境工作,会使人心情烦躁、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有降低。

小贴士:在强噪声刺激下,一些灵敏的自动遥控精密仪器会失灵。

噪声的治理措施(购买房源时可供参考)

1、合理规划噪声源

将工业区、交通运输区及居住区合理规划。

相关措施

学校、医院、办公、居民区等应该建在噪声源上风向,噪声敏感区域周围种植绿化防护带或建围墙降低噪音干扰。产生噪音比较大的工业、交通运输的位置规划应远离需要安静的学校、医院、办公、居民区等区域。 合理对集市、娱乐活动场所等进行规划布局。街道两侧种植绿化防护带,减弱交通噪声影响,尽量加大街路边界与敏感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2、严格管理噪声源

相关措施

严禁车辆在学校、医院、疗养院、居民区等噪声敏感区域鸣笛。严格控制重型车辆、拖拉机、大型农用车等噪声比较大的车辆在部分道路行使。 严格控制建筑工地的施工时间。限制规定户外宣传音响、广场娱乐活动、早夜市场等比较嘈杂活动的时间段,以免造成噪声扰民情况。

3、技术控制噪声(无法选择房源的情况下)

多数遭受噪声困扰的人群短期内无法搬离目前所居住的房子,在房子隔音效果差、临近噪声源且无法寻求ZF帮助管理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自己采取相关措施。一般我们会从声源、传播途径、保护接收者这3个方面控制和减弱噪声危害。

A.声源控制噪声

声源控制是噪声控制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相关措施

改进设备结构,提高加工和装配质量,降低声源辐射声功率。 采取隔振、阻尼处理减小噪声。

B.传播途径控制噪声

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控制噪声是最常用的方法。采用吸声、隔声、声屏障、消声等措施来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

相关措施

吸声是利用吸声材料或结构来吸收声能。吸声对空气声有效。 主要用在室内空间,如厂房、会议室、办公室、剧场等,吸收室内壁面的反射噪声,使室内噪声下降。

隔声是用屏蔽物将声音挡住,主要用于环境同声源的隔离。如墙壁、木板、金属、混凝土板、玻璃板、石棉水泥板等,可以把室外噪声挡住,不让它传到室内来。

消声是利用各种消声器使声源发出的声音变弱或消失,主要用于控制通风、排气和风机等噪声。

小贴士:在发生噪声的机器上加一个隔声罩(一般隔声罩由隔声材料、阻尼材料吸声材料构成)。隔声材料上涂上阻尼材料,以防钢罩共振,罩内加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石棉、矿渣棉、发泡树脂等),做成吸声层,可以更好的提高隔声效果。

C.保护噪声接收者

对噪声接受者的保护也是一个重要手段。

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佩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但是要注意不能长时间佩戴。

结语

虽然我们对噪声污染可以采取一些控制方法和措施, 但是要想**噪声污染还是很艰难、很漫长的事情。

噪声的控制不仅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合理规划及监管部门的严格执法,更需要噪声污染制造者提高自身的自觉性、自律性,多方相关人员要在广大群众的大力监督下共同完成好噪声的治理任务。

环境是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空间,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事情,为了控制和减少噪声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人人都应该贡献出一份力量!